昔日盐碱地 今朝好生活 精准扶贫-农业频道 房彦妮 3248896
有思想 / 有温度 / 有品质
昔日盐碱地 今朝好生活 精准扶贫-农业频道 房彦妮 3248896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农业频道 > 精准扶贫

昔日盐碱地 今朝好生活

——农安县龙王乡沙岗村脱贫记

2020-10-30 14:01 | 来源: 长春日报

  一条条蜿蜒的水泥小路从村里直通到田间地头,一户户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升起袅袅炊烟。9月25日,本报采访组一进村,就看见69岁的村民谷树元正在自家院里扒苞米。提起现在的生活,谷树元老人喜笑颜开:“这日子可比原来好太多了。”

  A水电路齐备 村民有了精气神

  农安县龙王乡沙岗村,曾经是全县数一数二的贫困村。全村90%以上的土地碱化、沙化严重,土质差,十年九旱,即便是正常年景,收成也要比高产区少三分之一左右。此外,村里病残人口多、光棍多、危房多,可供人畜饮用的好水少、硬化路少、人均收入少,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看不到希望。

  付淑霞已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,家庭的负累让她的生活很艰难。由于老伴儿刘福和多年前患上脊柱炎,基本丧失劳动能力,她自己的股骨头也不好,行动不便,老两口只能“委”在一间快要倒塌的泥草房里对付着生活。

  “大娘,你们老两口先去儿子家暂住几天,十天半个月保证帮您们把新房盖上。”2017年,市财政局扶贫工作组向付淑霞拍着胸脯保证。果然,一个星期后,一幢白墙蓝瓦、四白落地、平平整整的56平方米模块式拼装房出现在原先的房场上,而且内外粉刷一新,乐得付淑霞合不拢嘴:“没用我们掏一分盖房钱,屋里连炕革、铁锅都给置办好了,搬进来就能直接生火做饭。”

  不仅是付淑霞家,市财政局扶贫工作组通过协调资金,对全村27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新建,解决了全村居民住有所居的问题。

  如今,付淑霞老两口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。村里协助他们将名下土地转包,每年都有近5000元入账。而且,新房转眼间就见了“回头钱”——2017年,进村干活儿的工程队租下西屋暂住,给了500元租金,钱虽然不多,但能够解决老两口生活中的一些困难。“从前整天喝稀的,现在吃穿都不愁了,这样日子过去连想都不敢想。”

  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、发展生产和引进企业、全面打赢“脱贫攻坚战”的基础,市财政局住村扶贫工作组摸准群众的迫切需求,帮助沙岗村修建改建了路、电、水、桥、绿化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。

  如今的沙岗村,重新铺设了自来水管道,民用电和动力电进村入户。村屯主道、桥涵和机耕路完成改建,实现沙岗村所有村屯间都通水泥路,大型农业机械直抵田间作业的目标。“住在这样的环境里,每天都心情舒坦,想没有精气神儿都难。”村民们这样彼此笑谈着。

  B扶贫先“造血” 村民走上致富路

  5年前,在离村部大院不远处,一间眼看就要倒塌的土坯房里住着周姓祖辈三代人。由于一种特殊的遗传病因,70多岁的周家华,40多岁的周生刚,还有10多岁的周远程都患有严重的下肢疾患。由于长期病痛,周家华和周生刚几乎不能自主行走,家里的几亩旱地只好转包他人。

  为了帮助周家早日摆脱贫困的折磨,扶贫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,决定先从组建农村生产合作组织入手,采取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+贫困户”模式,将以往分散于自然经济格局下的数百农户组织起来,形成合力,共同面对市场。

  2016年6月,沙岗村水稻生产合作社和养猪合作社正式成立。两个合作社带动了全村82户村民开展养猪和水稻种植,以包育种、包技术、包销售的形式,助推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快速路。同时,每个合作社从财政拨款中拿出部分资金,折股量化给贫困户,确保入社贫困户获得保底收益和利润分红。2019年,贫困户人均分红432元。

  周家参加了沙岗村养猪合作社,这几年周生刚从社里按平价赊购母猪、仔猪,加上饲料优惠和技术服务支持,周家每年能有上万元的现金收入。在沙岗村,像这样的政策每个贫困户都能“偏得”。此外,村里还通过技术培训使他们至少掌握一门生产技术或劳动技能。村里的养猪、养牛、水稻及果蔬大棚四大产业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,每年农忙时提供至少50个劳动岗位,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。

  截至2017年年底,沙岗村82户贫困户、155人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。

  C党建促发展 乡村焕发新生机

  90后张希望从小在村里长大,提起当年村里的模样,他记忆犹新。“我们沙岗村可以说是农安县最穷的地方,下一场雨,好几天都进不来车。路不像路,日子不像日子。”2015年,沙岗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5160元,其中人均年收入低于3400元的贫困户就有83户。而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。

  在沙岗村,稍稍接受点儿教育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,张希望高中毕业后,带着对贫穷的厌倦和对外面世界的憧憬,也离开沙岗村远赴省外打工。

  “要想富,得先有个好支部。”扶贫工作队经过反复商讨,决定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,激励和带动支部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,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、凝聚力和号召力,解决“无人管事、无人干事”的问题。

  过去,农闲时不少党员都外出打工,加上村里硬件设施差,冬季没有足够的取暖设施,组织活动开展起来很困难。“我们充分发挥市财政局党组的示范带头作用,把局党建工作同沙岗村的基层党组建设结合起来,在重大节日到村里与村党支部一同开展组织活动,推动建强村党组织,引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。同时,为村部安装取暖设备,使村部在冬季也能够正常办公,按要求过组织生活和开展组织活动。”驻村工作队队员代增哲介绍,这样的“诊疗”,让村里各项工作都慢慢有了起色。

  2015年,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,张希望回到沙岗村。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,张希望感到,沙岗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,越来越充满希望,“现在我感到干劲儿特别足。我是年轻人,懂电脑,来村上帮过几次忙。后来被聘用到村里工作,正好为村子的发展贡献点儿力量。”

  今年七一,张希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和张希望一样,在年轻有为的青年中,1986年出生的李国光,能吃苦有思路,自家产业略有规模,村支部创造条件吸引他参加村里的各项组织活动,2016年培养入党,并作为村干部后备进行重点培养。即将退伍士官刘明刚,被列为村干部后备队伍进行重点培养……经过几年的发展,沙岗村的党员后备队伍逐渐形成,村党员结构偏老的现象逐步改善。村党组织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,才得以焕发出勃勃生机,带领沙岗村奔向“康庄大道”。

  来源:长春日报

  记者 冯云菘 揣晓倩 迟 末

编辑: 房彦妮 吉网新闻热线:0431-82902222